登录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会员入会申请表
广告招租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企业名称:  
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7-1-9 9:31:42  【打印此页】 【关闭此页
 

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简 版)

课题组

二○一六年二月



《广西饮用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称(专业)

职务

组长

韦 波

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公共卫生、教授

局长

副组长

周广能

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高级经济师

副局长

黄 琛

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管理经济学、政工师

副巡视员

组员

胡振洲

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教授

处长

黄和明

广西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高级工程师

研究中心主任

陈文钧

广西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研究所

副研究员

副所长

黄柳林

广西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研究所

副研究员

部门主任

钟振清

广西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部门主任

林国梅

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食品科学

副处长

黄文新

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中级技术员

主任科员

许 强

广西瓶装饮用水行业协会

副教授

秘书长

陆 清

广西瓶装饮用水行业协会

教授

副秘书长

陈小聪

广西东盟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高级工程师

中心主任助理

吕仕军

广西质检院

高级工程师

化学部

部长

罗兆飞

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

高级兽医师

食品室

主任

黄一帆

广西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高级工程师

环境一室主任

 
 
   

包装饮用水,是指采用自来水或抽取地下水、湖泊和河流天然水,经过现代工业技术处理、由灌装生产线灌装至桶或者瓶形成的产品。根据《饮料通则》(GBl0789—2007)的标准,包装饮用水分为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其他天然饮用水、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其他包装饮用水六大类。2015年,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对《饮料通则》进行修订,将包装饮用水分为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他饮用水三大类。包装饮用水产业具有能耗低、“三废”污染物排放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较小等特点,对国民经济和生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就人们日常的饮用水来说,消费者对饮用水的安全与健康认识和追求在不断提高,包装饮用水已步入家庭,日益得到巩固和发展。饮用水的质量和安全是饮用水行业最为关心的问题,饮用水质量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已成为公共安全问题。国家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十三五”时期,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重拳治理, 用“四个最严”要求构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当前,国家对饮用水产业的发展不仅是规模的发展,还要求建立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们喝上放心水,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优质的水源,是中国水资源较为丰富的省区之一。广西水质好,富含锶、硅、钙、铁、锌、地磁等微量元素,小分子团水被称为世界罕见的“营养之水、健康之水、生命之水”,广西是最适宜发展包装饮用水的区域之一。包装饮用水产业的发展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包装饮用水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发展壮大饮用水产业,饮用水安全也是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本项目提出了饮用水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要充分发挥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资源优势,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食品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为目标,以优质资源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要素整合和打造品牌为重点,按照“提质量、创名牌、上规模、拓市场”的总体要求,通过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名牌、标准化、创新驱动和食品安全五大战略,组织产业集群示范、龙头企业培育、名牌培育、产业科技攻关和互联网+产业融合五大工程,建设食品安全综合信息管理、检验检测资源共享、风险评估预警和产业技术支撑四大平台,构建饮用水水源保护、安全监管、风险监测评估和安全追溯四大支撑体系,加大产业政策扶持,集聚和优化产业资源,建立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包装饮用水安全治理体系,推动产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强化产业整体包装宣传,努力培育名牌和优势产品,扩大国内区内市场,打响广西包装饮用水生态和长寿品牌,形成高端产品上档次、中低端产品广覆盖的发展格局,做大做强做优包装饮用水产业,将广西打造成我国包装饮用水产业聚集区、优质饮用水生产基地。

    一、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特点及现状

    (一)广西饮用水产业特点及发展现状

1.产业发展快速

近年来,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从发展规模来看,到目前为止,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包装饮用水企业337家,产量从2010年的262.40万吨增加2014年的461.12万吨,增长率为75.73%,在国内排名从第13位跃居至第5位。

从产业细分来看,我区包装饮用水市场目前已形成了矿泉水、天然泉水和纯净水三足鼎立的态势,矿泉水企业26家,天然泉水企业92家,占全区包装饮用水企业的39.60%

从空间分布上看,广西337家包装饮用水企业主要分布在河池市、南宁市、百色市、桂林市。这四个市的企业数量占全区企业数量的52.82%

2.龙头企业规模实力逐步增强,品牌建设成效初显

广西依托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快速,形成了巴马丽琅、巴马活泉、九千万等一批包装饮用水龙头企业,这些品牌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在国内中高端饮用水行业崭露头角,成为全国饮用水市场上的新秀,部分产品打入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后续发展潜力大、空间广。

3.产业技术水平逐步提升

根据对区内197家包装饮用水企业调研数据显示,广西大型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生产线,生产包装饮用水技术达到先进水平。企业配备包装饮用水检验设备、人员,罐装车间空气质量测试、产成品质量检验等能力不断提升。其中,有66家企业建设有自检实验室,有56个自检实验室通过计量认证(CMA),38个实验室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有检验人员452人。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巴马活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广西中源山泉有限公司都引进了国外先进生产线。

    (二)饮用水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状况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饮用水产业发展,从饮用水源保护、促进企业发展壮大、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各市出台产业激励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各市先后制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示范、产业优化升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等条例和方案,为助推区域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饮用水行业监管状况

1.行业监管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建立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建立了由自治区国土厅、水利厅、环保厅、农业厅、质监、工商、卫生、食药监、检验检疫等部门及所属监督检测机构共同监管饮用水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基本涵盖了水源保护、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二是构筑社会共治管理体系,二是完善食品安全的监督体系,四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包装饮用水纳入了食品监管体系,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了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推动主体责任的落实,所以包装饮用水产业的行业监管体系不断的完善,企业的主体意识也不断在加强,据对59家企业调查,已经开展饮用水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有关工作的企业占64.3%,另有33.9%的企业表示计划开展。企业安全意识普遍较高,89.1%的企业配有专职的安全管理员。

2. 广西饮用水水源地监测

广西独特的地质环境形成了许多优质的天然矿泉水和饮用天然泉水,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141231日,全区经国家和自治区级鉴定批准的矿泉水勘探报告89份,矿泉水点95个,批准允许开采量为21957.28m3/d。已开采登记的矿泉水企业36家。天然泉水水源地100多个,已开采登记的天然泉水企业96家。

广西矿泉水、天然泉水品种多,质量好。全区矿泉水有8种类型:偏硅酸占总矿泉水的58%,含锶偏硅酸型占26%,含锶型占8%,含偏硅酸碳酸型占3%,其它占3%。在广西最具远景开采潜力的矿泉水、天然泉水资源地主要在河池、南宁 、桂林、百色、贺州等地。

自治区国土厅公布的“2013-2014年全区饮用天然矿泉水、天然泉水水源地检测公告”数据显示, 2013年对26家矿泉水企业和89家天然泉水企业水源地进行了年度监测,其中,23家矿泉水企业和86家天然泉水企业水源地完全合格,合格率为100%2014年,参加年检的111处矿泉水、天然泉水的水质总体是好的,110处合格,1处不合格,合格率为99.10%

3.广西饮用水产业2013-2015年监督抽检质量状况分析

20102014年共对162家纯净水生产企业进行了抽检,抽检产品776批次,检验合格样品数614个,年平均合格率为79.13%。对17家矿泉水生产企业进行了抽检,抽检产品89批次,平均合格率为88.76%。对76家天然泉水生产企业进行了抽检,抽检产品233批次,检验合格批次为200批次,年均合格率为85.84%。对14家其他饮用水生产企业进行了抽检,抽检产品37批次,检验合格批次为33个,年均合格率为89.19%

从检测的结果来看,总体情况是好的,抽检不合格项目主要为食品标签、微生物和电导率。从不合格项中也从侧面反映出广西包装饮用水企业在生产技术方面还不够先进。

4. 广西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水源水质检测

经对广西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检测结果显示,广西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pH值在6.007.88之间,呈中性和弱碱性居多,普遍含有偏硅酸、锂、锶、锌、硒等矿物质,其中,偏硅酸含量普遍较高,多数达到《饮用天然泉水》广西地方标准(DBS45/001-2013)规定的730mg/L这一数值,偏硅酸含量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2008规定的25.030mg/L,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贵港、玉林、贺州、河池。

(五)广西包装饮用水竞争力分析

根据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钻石模型”理论,我们从影响产业竞争力有4个关键要素(即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及同行业竞争)和2个辅助要素(机会和政府)等六个要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拥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和基础设施都处于劣势。企业规模小而散,品牌多而杂,缺乏长远规划,经济效益偏低,且行业竞争激烈,缺乏市场竞争力,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滞后。但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广西饮用水产业的支持力度,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巴马丽琅、巴马活泉、九千万等一批包装饮用水龙头企业,这些品牌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在国内中高端饮用水行业崭露头角,成为全国饮用水市场上的新秀。开放的市场体系、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及较高的产业水平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机会。

    二、主要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1.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据对197家企业调查统计,产值在200万元以下内的企业达150家,占比76%二是高端饮用水发展缓慢,品牌优势不明显,广西本土的包装饮用水销量最大的是桶装水,而且大多数是中低端水。据对企业问卷调查,瓶装水(500毫升左右)产品主要价格定位在3元以下,罕见10元以上瓶装水。桶装水(18升左右)产品主要价格定位11-20元,罕见20元以上桶装水。三是行业监管不规范,虽然包装饮用水枘入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但针对该行业的监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四水资源保护力度有待加强,我区地下水的污染主要生活污水及垃圾排放、人为因素的影响。五是销售渠道单一,商业模式有待创新。

 2.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成本高许多包装饮用水水源地距离中心城镇较远,电力供应不够稳定,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水源地多在深山老林,是生态保护重要区域,土地开发使用有限制,交通不方便。由于配套产业不健全,瓶坯、瓶盖及纸箱等包装原材料需要从市区甚至外省运进深山老林,产品外观和商标设计、印刷等需要依赖外省的生产性服务业,生产资料存在“二次运输”。

二是税赋重,融资困难税费多,负担重。据调查,广西包装饮用水企业交纳的税费达16种之多。由于包装饮用水不属于自来水范围,无法享受6%的增值税税率。包桶装水企业增值税按销售收入征17%,能抵扣的约有3-4%;瓶装水企业可抵扣比例较大,大约只需要征收6-7%;而矿泉水企业还需按产值的4%收取矿产资源补偿费(与金、银、宝石等相同)。许多包装饮用水企业无法获得用地指标,无法办理土地证,进而也很难能从银行办理抵押贷款。

三是整体包装宣传不到位广西在水资源方面具有安全、天然、纯净、健康、养生的优势的独特功能,但政府对我区水资源整体包装宣传不到位,广西水资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和广东、吉林、西藏等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四是新国标出台对广西水企冲击力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新国标规定,除天然矿泉水和饮用纯净水外,剩余的“天然水”、“山泉水”、“矿物质水”等都被归类到其他包装饮用水。因此,广西很多山泉水的品牌价值就被弱化了。

    三、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的地位、潜力分析

    (一)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地位分析

近年来广西饮用水产业发展快速。2010年广西包装饮用水产量262.4万吨,2014年达到461.12万吨,年均增长115%2014年广西包装饮用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5.9%,在全国排名第5位。巴马“长寿”等水品牌深受市场青睐。目前,广西瓶(桶)装饮用水企业基本形成了高、中、低三个档次,可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其中,广西巴马丽琅、中源山泉、巴马活泉、巴马统一等规模企业利用“长寿”这一特殊资源,开始在国内中高端饮用水行业崭露头角,成为全国饮用水市场上的新秀,巴马“长寿”等水品牌深受市场青睐,部分产品打入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后续发展潜力大、空间广。

    (二)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1.资源潜力:广西水资源丰富,水质好

广西饮用水水源储量丰富。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是中国水资源较为丰富的省区之一,其多年平均降水总量多,多年平均径流深度796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含地表水和地下水)高。2014年广西平均降水量1583mm,折合降水总量3746亿m,约为全国平均值的2.5倍,是西部12个省区平均值的3.2倍。地表水资源量1989.6亿m,折合年径流深840.7 mm,约为全国年径流深的3倍,为西部12个省区的3.8倍。地下水资源总量为402.97亿m,占全国的5.2%。水资源总量1990.9亿m,约为全国平均值的2.3倍。

广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好。广西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优质的水源。水源地的水经过漫长的自然净化、矿化、溶滤、离子交换、富集等综合作用,富含锶、硅、钙、铁、锌、地磁等微量元素,具有原生、小分子团、弱碱性、极软水、负离子水等特殊品质,其纯天然、无污染,富含人体所需矿物质,是最适宜发展瓶(桶)装饮用水的区域。广西各地的小分子团水被称为世界罕见的“营养之水、健康之水、生命之水”。如,巴马矿泉水的pH值为7.387.6,属天然弱碱性,巴马矿泉水中含有39种以上丰富的微量元素。“茶花山”牌优质天然矿泉水取自地下原生态的火山岩基层深处,水质经几千万年前的远古火山岩层深度矿化。

2.生产潜力:广西包装饮用水具有大规模开发的条件

广西饮用水水源储量丰富,流量稳定,具有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实际上,广西很多饮用水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比实际产量大许多倍。2014年,全区经国家和自治区级鉴定批准的矿泉水点95个,批准允许开采量为21957.28m3/d。已开采登记的矿泉水企业36家,这些厂家的实际产量仅相当于可开采量的千分之一、设计产量的近十分之一。我区部分大企业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线,但设备的闲置率很高。因此,我区包装饮用水的生产潜力很大。

3.市场潜力:广西包装饮用水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优越的地理位置。广西处于我国的南部,南临北部湾,与海南隔海相望,东连广东,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邻云南,西南与越南毗邻,属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三个经济区域的结合部,特别是其处于“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的桥梁和门户的这一有利地理位置,广西成为中国对接东盟的战略高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将为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无限商机。

庞大的消费人口基数。庞大的消费人口基数是广西包装饮用水消费市场的最大潜力。我国的人均包装饮用水消费量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而广西人均包装饮用水消费量在全国排第6位。2014年,广西常住人口总数为4754万人,按目前我区包装饮用水产量,人均年消费包装饮用水约为97升,人均每日消费包装饮用水约为0.26升,若人均消费增加0.5升,包装饮用水产量将比目前增加2倍,所以,我区包装饮用水的消费市场潜力是很大的。现在包装饮用水消费市场主要在大中城市和旅游地区。出行人口消费量大,儿童比成年人消费的多。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城乡消费差别的缩小,包装饮用水的消费市场将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由旅游流动人口扩大到常驻人口,由富裕家庭到一般家庭。

刚性增长的消费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不断增长,消费者对饮用水的安全与健康认识和追求在不断提高。“喝放心水保健康”的理念正深入人心。优质的包装饮用水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饮品。预计“十三五”时期,城乡居民对饮用水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在我国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十大产业排序中,制水产业排在第六位,市场容量每年超过1000亿元,市场前景广阔,商机巨大。

    四、国内部分省份包装饮用水发展对我区的启示

近年来,为了抢占包装饮用水这个市场大蛋糕,广东、吉林、浙江、西藏等省份都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了各种有益的探索,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推动产业发展,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总结各省在发展包装饮用水产业的经验做法,对我区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产业整体包装推介宣传,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纵观各省发展,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和营销渠道加强产业、企业、产品的宣传和推介,是普遍的经验做法,如广东、浙江等省的企业通过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广告,使怡宝、百岁山、娃哈哈、农夫山泉等一批产品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并迅速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广西应加大对饮用水产业进行整体包装宣传,形成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新闻媒体、企业等各方联动合力,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渠道,加大对水源、企业、产品等方面的宣传,宣传广西生态环保长寿的独特品质,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广西天生好水的理念,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市场份额

广西优质的产业资源是吸引区外企业“走进来”、促进区内企业走出去的优势条件。应借鉴外省做法,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及各种食品、饮用水博览会、峰会等平台,积极走出去,加强与包装饮用水产业相关的生产、设备、营销等领域的企业间的合作,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壮大产业规模。

(三)加强水源地保护,实现优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省市都注重制定政策文件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广西应加大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力度,加快制定出台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相关制度,划定水资源开发“红线”和“黄线”,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保障饮用水水源绝对安全。

(四)加快互联网+与产业融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广东、浙江等省市的重点企业,利用自身强大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推动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行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广西应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推动互联网+技术在包装饮用水产业的推广应用,重点是推动互联网+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品牌宣传等方面的应用,借助先进和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实现企业“开源”和“节流”,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知名度。

(五)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

国内一些企业的实践证明,购买引进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能迅速提高生产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和竞争能力。广西各级发改、工信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包装饮用水企业技改支持力度,加大经费支持,鼓励企业购买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大规模的批量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优势,推动产业整体竞争力提高。

五、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广西 “四大战略、三大攻坚”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资源优势,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食品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为目标,以优质资源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要素整合和打造品牌为重点,按照“提质量、创名牌、上规模、拓市场”的总体要求,通过实施五大战略,组织五大工程,建设四大平台,构建四大支撑体系,集聚和优化产业资源,建立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包装饮用水安全治理体系,努力培育名牌和优势产品,扩大国内区内市场,打响广西包装饮用水生态和长寿品牌,形成高端产品上档次、中低端产品广覆盖的发展格局,做大做强做优包装饮用水产业,将广西打造成我国包装饮用水产业聚集区、优质饮用水生产基地。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有序开发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包装饮用水产业健康、协调、有序发展。

——质量优先,品牌引领

质量优先,品牌引领。始终坚持“安全”、“健康”、“天然”、“无污染”的核心主题,打造一批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广西包装饮用水系列品牌,提高“广西好水”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

——扶优扶强,整体推进

立足丰富的资源禀赋和现有的发展基础,推进资源整合,支持优势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或引入战略投资主体等方式,做大做强做优若干龙头企业,提高全行业的配套和协作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带动全行业发展壮大。 

——协同监管,社会共治

明确监管部门、企业、新闻媒体、社会大众等各方的监管责任,加快构建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包装饮用水安全治理体,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

(三)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将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逐步把包装饮用水产业培育成食品产业的支柱产业和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广西“生态、长寿”饮用水品牌,形成大规模、高品质、多系列、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把广西打造成为全国包装饮用水产业强区、中高端包装饮用水产业聚集区、优质饮用水生产基地。

1.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南宁、河池和桂林等区域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基本形成全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2020年,全区包装饮用水产量超1000万吨,总产值超过300亿元,带动包装设计、生产、检测、交通运输、物流等相关行业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

2.饮用水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水源地管理和保护体系、包装饮用水安全追溯体系、诚信体系等基本建立,包装饮用水质量抽检合格率稳步提高,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

3.产业技术能力明显增强

研发和引进一批先进的精深加工技术和先进设备,加强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快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4.培育一批产业龙头企业

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做优做强,培育形成一批辐射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具有竞争力优势的大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到2020年,产值超千万元的饮用水企业达到30家,超亿元以上企业15家,超10亿元以上企业5家,淘汰一批工艺技术落后的小微型企业。

5.形成一批知名品牌

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加快饮用水产业品牌培育和扶持,坚持“安全”、“健康”、“天然”、“无污染”的核心主题,合力打造广西饮用水系列品牌,提高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到2020年,争创中国名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自治区著名商标8个,广西名牌产品10个。

(四)主要任务

广西饮用水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具备规模化开发的基础和条件。随着市场对安全、绿色饮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广西饮用水安全高品质、清洁无污染的独特竞争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要把广西丰富优势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立足区位优势,依托资源禀赋,实施业集群发展战略、品牌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战略、标准化发展战略和食品安全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加强引导,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推动企业集团化发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协议合作等方式与行业内企业建立联盟,引导和推动企业兼并重组,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协议合作等方式与行业内企业建立联盟,引导和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组建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开发投资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力争各市培育13家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打响并利用好巴马世界长寿之乡的品牌,积极推动巴马县区饮用水企业进行重组或联合,组建巴马长寿生态饮用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打造集高端生态长寿饮用水专业生产、销售桶装、瓶装饮用水的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并推动企业上市。

开展产业集群试点示范。按照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要求,选择南宁和河池这两个广西包装饮用水重点区,开展产业集群试点示范。在南宁、玉林、北海等规划建设包装饮用水园区,打造若干产业集聚区。用好、用足、用活巴马生态长寿品牌,整合优化巴马优质的水资源,探索建立中国生态长寿饮用水基地(巴马)示范区,打造广西乃至全国高端饮用水战略高地。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河池、百色、南宁等具有生态资源优势的市,应坚持走高端产品路线,重点发展天然矿泉水,打造一批高端品牌,同时积极发展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其他各市根据自身资源和水质状况,优化产业结构,以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为主。

1 广西各市饮用水发展重点(建议)

重点发展方向(建议)

南宁市

   利用好交通发达、物流配套服务较完善、重点打造大明山周边、横县两个包装饮用水集聚区,根据河流型邕江为主要饮用水水源的特点,重点发展饮用纯净水,适度发展中高端饮用水和其他饮用水,建设广西包装饮用水集聚区。

柳州市

   根据河流型柳江为主要饮用水水源的特点,重点发展饮用纯净水。同时,利用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加快发展其他饮用水。

桂林市

   充分利用漓江优质的水资源,充分挖掘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特色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饮用纯净水,把文化内涵与包装饮用水有机整合,搭乘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便车,提高包装饮用水产品的知名度。

梧州市

   发挥河流密布、水质优良、接壤广东的特点,适当引进广东包装饮用水重点企业,大力发展饮用纯净水,迅速做大产业。

玉林市

  结合河流水和水库水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

贵港市

  结合河流水和水库水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

贺州市

利用水系发达、姑婆山水资源优质的特点,加快开发丰富的水库水,大力发展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适度发展中高端天然矿泉水。

北海

利用雨季较长、雨量充沛的特点,重点发展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

钦州

防城港

河池市

充分利用山泉水富含锶、硅、钙、铁、锌、地磁等微量元素,具有原生、小分子团、弱碱性、极软水、负离子水等特殊品质,打响长寿之乡的招牌,做大做强做优天然矿泉水产业,培育高端水品牌。

百色市

利用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为喀斯特地貌的优势,积极培育中高端天然矿泉水品牌,大力发展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

崇左市

利用与越南接壤、是中国边境口岸最多的城市、中国通往东盟的陆路门户、最便捷的“南大门”的优势,结合以河流水为主要饮用水源的特点,重点发展饮用纯净水,借助各类边境口岸,积极推进包装饮用水边境贸易的发展。

来宾市

   属于桂中旱区,水资源相对缺乏,应以饮用纯净水为主,适度发展包装饮用水产业。

   

 


 

图2  全区各市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布局

2.加大支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挖掘和提升“广西好水”独有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元素,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广西“生态、长寿”饮用水品牌,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以品牌带动市场开拓,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发挥政府在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中的组织、推动和监督作用。各有关部门应把包装饮用水产业列为品牌培育的重要领域,做好规划引导,结合各自职能,加大对品牌重点培育企业的联系帮扶,在项目审批、土地政策、投资融资、技术创新、交流合作等领域进一步完善扶持举措,加大对品牌培育的力度。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制定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发展规划,落实争创品牌举措,大力开展“质量兴企”活动,开展质量文化建设,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标准化和计量管理体系。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创新科技开发机制,加大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

发挥饮用水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协调作用。各级饮用水行业协会应加大指导企业制定品牌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利用管理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服务,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品牌培育、标准制定和质量管理工作,帮助企业树立形象,提高竞争能力和信誉。

营造品牌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利用广西旅游名片,借助特色营销打造品牌。健全品牌产品长效保护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名牌产品等违法行为,保护名牌企业合法权益。鼓励新闻媒体加大对名牌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优秀品牌的先进经验和成果。鼓励和支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加大质量文化建设和品牌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名牌产品在市场和用户心中的形象和信誉,提升名牌产品的含金量和市场潜能。

3.规范管理,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

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质监部门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发改、工信、科技、食药、水利、国土、矿产等领域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共同推进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联合制订广西饮用天然泉水地方标准、饮用天然泉水企业标准或企业联盟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企业标准或企业联盟标准,加大天然泉水的保护,做到高门槛准入、高起点开发、高标准生产、高品质推广,逐渐减少小作坊式生产企业。

推进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面向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上下游联合、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标准制定与实施机制,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规划开发、水源使用、工艺装备、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包装标签标识、互联网+产业、物流营销等方面,建立一批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广西特色的包装饮用水标准体系。

积极推动包装饮用水新国标的修订。加大产业标准战略研究,发挥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支持组建产业标准联盟,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争取推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尽快修改完善,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广西天然饮用水的独特优势,扭转目前对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不利的局面。

4.创新思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开展包装饮用水产业科技攻关。在包装饮用水产业策划和实施一批科技支撑项目,加大产业科技攻关力度,攻克饮用水净化处理、监控预警等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拉长拓宽延伸产业链。加强包装饮用水产业与仓储物流、检验检测、包装设计、瓶盖等材料生产、人力资源培训、法律咨询、知识产权等相关产业的对接和融合,着力完善产业配套,拉长产业链、做深精加工、提升附加值、提高科技含量,形成上、中、下游产业衔接配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创新管理模式,加快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做好顶层设计,制定互联网与包装饮用水产业融合发展的路线图,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加快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夯实推进互联网+包装饮用水产业的信息产业基础。加快包装饮用水产业集聚区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和建设,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升级,提高企业宽带接入能力。推动互联网+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推动互联网+在销售中的应用,通过自主研发或引进先进成熟的互联网营销系统,加快包装饮用水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高企业和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推动互联网+在包装饮用水质量监督中的应用,建设包括包装饮用水在内的食品质量分析管理和风险预警监测系统,提高监管效能。

5.严密高效,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加快建立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体系,创新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自治区、市、县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综合协调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综合协调机构的职能作用,重点解决分段监管中存在的监管空白、职责交叉等问题,完善协调监管机制和横向协查机制,实现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无缝衔接。

加强食品安全追溯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覆盖产业全过程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以生产经营企业电子台账为核心, 采集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经营、储存、流通检测等数据,实现覆盖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全追溯。加强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推进检验检测资源优化整合,理顺标准体系,统一检测标准,规范检验方法,逐步推行分段检测与品种检测相结合、定性检测与定量检测相结合、本底检测与前瞻性检测相结合、例行监督检测与企业自检相结合的食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模式。

建设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按照“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密切协作、基层全面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要求,保障信息监测与预警、风险评估、综合协调、紧急处置、调查处理、督查督办、新闻交流等应急各个环节有机衔接。

建设行业诚信体系。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诚信意识,督促企业主动担责、诚信自律,对全区包装饮用水生产经营者逐步实行诚信分类监管,建立红黑榜制度黑名单制度管理,加强不良信用生产经营者监管,建立失信惩戒制度。

六、重点工程、平台和体系建设

落实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五大发展战略,需要根据主要任务的总体部署,策划构造和组织实施一批产业重点工程,建设一批产业支持平台,构建一批产业支撑体系,以工程为抓手,平台为载体,体系为支撑,发展壮大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

(一)实施五大产业工程

1.产业集群示范工程

     按照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要求,选择南宁和河池这两个广西包装饮用水重点区,开展产业集群试点示范。制定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规划,进一步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引导产业集群规范、有序地发展。加强产业集群的环境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特别是完善产业集群中道路交通、通信网络、物流配套和公共研发、质量检测等基础性的建设,完善集群的融资、管理、营销、培训、信息等服务。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专业化的协作和配套水平,改善产业集聚的条件。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发挥政府、行业、专业机构和广大企业主体的合力作用,统筹策划组织、协调政策资源、部署品牌建设,加快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区域品牌,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做大做强做优包装饮用水产业。力争到2020年,南宁、河池两个产业集群示范点包装饮用水产量和产值占全区三分之一以上,分别达到300万吨和100亿元以上,成为我区包装饮用水产业的重要“两翼”。

专栏1:中国生态长寿饮用水基地(巴马)示范区建设

以巴马饮用水高活性、弱碱性、小分子团水等特色为依托,以长寿养生为品牌,坚持走高端路线,制定《中国生态长寿饮用水基地(巴马)示范区建设方案》,整合现有的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加大政策、资金、项目和技术等支持,引导企业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发展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饮品,研发具有生态优势的养生保健功能饮料,延伸产业链条,组织申报“中国矿泉水之乡”,不断提高长寿矿泉水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把巴马打造成为中国生态长寿饮用水基地示范区。

专栏2:包装饮用水示范园区建设

南宁包装饮用水示范园区:以南宁娃哈哈恒枫饮料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充分利用南宁丰富的饮用水资源,在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不少于500亩的面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的原则和思路进行规划,建设南宁饮用纯净水示范园区,加强检验检测、包装印刷、人才培训、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物流建设、融资平台等产业配套,吸引更多的区内外包装饮用水企业落户南宁,实现饮用纯净水年产量超过100万吨,年产值突破80亿元,努力把南宁饮用纯净水示范园区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饮用纯净水集聚区。

玉林(陆川)包装饮用水示范园区:以广西茶花山矿泉水饮料有限公司为主要依托,在陆川县工业园区或其他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的地方,规划建设玉林(陆川)包装饮用水示范园区,引导广西陆川金泉矿泉水厂、陆川县振新饮用纯净水厂、陆川县西山泉纯净水有限公司等陆川县内水企向园区集中,通过壮大龙头企业,开展产业招商,加强项目建设等,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上下游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壮大产业总体规模。力争实现饮用纯净水年产量超过60万吨,年产值突破30亿元,建设成为区内重要的饮用纯净水集聚区。

北海 (合浦)包装饮用水示范园区:以广西银安天然饮料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依托,在合浦工业园区内或其他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的地方,规划建设包装饮用水示范园区,优化产业集聚环境,突出优势和特色,引导广西合浦县禾庄纯净水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合浦珠乡堂天然饮料有限责任公司等县区饮用水企业和其他地区的饮用水企业集聚,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形成一定的集群规模和集群效益,力争实现饮用纯净水年产量超过50万吨,年产值突破20亿元。

2.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针对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中小企业多、龙头骨干企业少的问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以技术和人才为支撑,以研发创新为动力,通过创新升级、上市融资、战略合作、兼并重组及承接产业转移等措施,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竞争实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企业集团。重点支持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广西农垦十万大山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广西中源山泉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大力引进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水润天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景田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在广西投资。力争到2020年,全区产值超千万元的饮用水企业达到30家,超亿元以上企业15家,超10亿元以上企业5家。各市培育3家左右技术先进、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骨干企业。

专栏3:巴马长寿生态饮用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作用,整合优化巴马现有的14家包装饮用水企业,以巴马统一矿泉水有限公司、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巴马好氧饮料有限公司、巴马活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广西巴马中脉寿乡矿泉水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主体,组建巴马长寿生态饮用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打造集高端生态长寿饮用水专业生产、销售桶装、瓶装饮用水的现代化行业龙头企业,饮用水年产量超过100万吨,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并推动企业在A股和H股上市。

3.品牌培育工程

充分利用广西“安全”、“健康”、“天然”、“无污染”的水源优势,着力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实现“区域品牌、支柱产业、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动提升发展。同时,大力推进“电商换市”,积极支持包装饮用水品牌在淘宝网及国内其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深入开展品牌连锁经营体系建设,支持培育品牌企业通过直营方式建设连锁专卖网络。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坚持创牌与保牌并举,努力形成企业自我保护、政府依法保护和司法维权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加大对品牌培育宣传力度,在各级新闻媒体的黄金时段安排一定时长或重要版面安排一定篇幅对培育品牌进行重点宣传。到2020年,争创中国名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自治区著名商标8个,广西名牌产品10个,一批知名品牌走向全国,在中高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4.产业科技攻关工程

把包装饮用水产业科技攻关工程列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攻关工程计划,调动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整合优化资金、技术、项目等创新要素,加快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包装饮用水产业科技攻关, 攻克一批对产业升级带动性大、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关键技术及其配套集成技术,获取一批重发明专利等科技成果,着力建设一批区域性产业基地,促进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的发展。重点开展水源地水质保护、饮用水净化处理、监控预警等关键技术攻关,攻克饮用水源特征污染物识别、饮用水安全风险评价、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饮用水质基准及标准制定的关键技术,以及饮用水水质监测技术、风险评估预警技术与应急处置技术等。通过组织开展产业科技攻关工程,到2020年,基本构建集水源保护、净化处理、安全输配、水质监测、风险评估、应急处置于一体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持续提升我区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

专栏4:科技攻关“2050”计划

根据全区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水源地水质保护、饮用水净化处理、监控预警等关键技术攻关,攻克饮用水源特征污染物识别、饮用水安全风险评价、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饮用水质基准及标准制定等领域,遴选实施20项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应用价值大的重大攻关项目和50项创新性强、应用价值大、经济效益明显的重点应用项目,力求取得技术突破,获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5.互联网+产业融合工程

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结合包装饮用水产业特点,组织开展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推动互联网与包装饮用水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开发和引进先进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全面运用订水管理系统、电商系统、移动O2O(线上线下)系统、财务统计及分析系统,打造包装饮用水产业链企业管理运营新模式,为各企业负责人数据化管理企业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降低水企业管理成本与运营成本。推动互联网+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研发和引进适合企业发展实际的营销网络系统,将线上与线下融合,从打开应用、开始订水、送水上门、线上支付,形成一个有机的营销管理系统。推动互联网+在包装饮用水质量监督中的应用,建设全区包装饮用水质量监管大数据信息平台和监测风险预警网络,运用互联网加强包装饮用水产品质量监管,开展质量信用信息在线发布、质量黑名单网上曝光、区域和行业质量安全网络预警。通过实施互联网+产业融合工程,推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包装饮用水产业的经营管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为包装饮用水产业增加新的动力,大幅度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和品牌知名度,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推动整个包装饮用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专栏5:“互联网+”产业发展基础建设

加快实施“宽带广西战略行动计划”,重点解决宽带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规划衔接难、光纤入户难、基站选址难、赔补费用高等问题,为包装饮用水产业全面推广应用“互联网+”技术夯实基础。大力发展“互联网+”相关技术和产品,突破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工业传感器、工控芯片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加快云手机等新型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培育若干家应用“互联网+”产业较好的示范企业,辐射带动全区包装饮用水企业加快与互联网+融合。

(二)建设四大产业平台

1.食品安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加强包装饮用水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依托现有电子政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等资源,建立健全功能完善、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自治区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形成包括区、市、县三级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由一个主系统(设自治区、市、县三级平台,同时可与国家级平台相连接)和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相关子系统共同构成,主系统与各子系统建立横向联系网络。主系统实现对各子系统数据的实时、全权调用,可实时向各类终端发布预警等信息。各子系统通过主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信息平台中主要包括企业经营信息、产品检测检验信息、食品生产、储存、流通、销售追溯信息、诚信信息、风险预警信息等。

2.检验检测资源共享平台

统筹考虑地域分布和实际监管工作需要,按照“提高现有能力水平、按责按需、填平补齐、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共享平台,重点加强广西分析测试中心、广西东盟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广西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广西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等技术机构技术能力建设,成为具有国家级水平、面向西南、辐射东盟的国际区域性检验检测和技术服务中心。通过构建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共享平台,对全区各级检验检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统一计划安排检验任务,统一归口管理检验经费,共享检验信息,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政府监管效能。

专栏6:广西包装饮用水检测检验技术中心建设

整合优化现有的各类食品检测检验技术机构,组建广西包装饮用水检测检验技术中心,作为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授权认可的广西包装饮用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仲裁的最高权威机构,参与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技术监管、工商等部门每年的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承担各级各部门指定的包装饮用水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仲裁检验委托检验及市场准入产品检验,并参与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制修订和检验方法确认工作。

3.风险评估预警平台

建立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和评价监测网、安全风险监测网、监督检验网和不良反应监测网,建设我区包装饮用水风险控制体系。建立覆盖全区的包装饮用水安全监测点,具有生产许可资质的包装饮用水监测率达到100%。建立包装饮用水预警、应急、召回、淘汰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对包装饮用水实行持续、定期、随机抽检。全面开展包装饮用水安全风险监测和再评价,定期发布安全信息,及时查处不安全或有不良反应的产品。

4.产业技术支撑平台

围绕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重点抓好产业共性技术开发、产品研发等技术平台支撑建设。重点推动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巴马活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广西中源山泉有限公司、广西银安天然饮料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技术中心、人才小高地等产业技术支撑平台,发改、科技、工信等部门的科技攻关和技改项目,应向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技术支撑平台倾斜,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的重点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强化平台对区域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支撑。

专栏7:包装饮用水人才小高地建设

   以单个或若干个包装饮用水龙头企业为依托单位,鼓励和支持在包装饮用水产业建设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将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组织方式、管理方法和激励手段引入到小高地建设中,搭建一流舞台,创造一流条件,营造一流环境,吸引更多的区内外产业人才,特别是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能策划的高素质人才向我区集聚,同时在更高的起点上培养更多的本土产业人才,形成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人才制高点,从根本上推动产业加快发展。

专栏8:广西包装饮用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建设

依托南宁娃哈哈恒枫饮料有限公司或巴马统一矿泉水有限公司等区内包装饮用水产业龙头企业,单个或联合若干企业共同建设广西包装饮用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针对包装饮用水产业的关键和共性技术进行攻关,重点攻克源地水质保护、饮用水净化处理、监控预警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发出一批新产品,加快产业配套技术工艺和技术装备的引进和推广,不断地推出具有高增值效益的系列新产品,推动包装饮用水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三)构建四大支撑体系

1.饮用水水源保护体系

合理划定包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出台相关的保护政策措施,明确保护区范围,加强水源地防护与隔离,从源头上抓好包装饮用水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预警体系建设,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预警体系和预警数据信息汇总分析系统,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及安全形势研判,及时发出安全预警。推进饮用水水源应急体系建设,定期组织开展演练和评估,形成预案动态管理制度,全面提升饮用水水源应急保障能力。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部门管理责任,加强联动,联防联控。推广应用植被恢复、生物生态修复等技术,加强对包装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2.安全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产品安全全程治理体系,加强包装饮用水生产和销售流通环节安全监管,严格产品生产许可和流通许可,强化对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监管。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支撑体系建设,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政策法规标准建设、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能力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化管控建设、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建设、食品安全监管业务能力建设和食品安全财政保障支撑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加强食品安全信用监管体系建设,通过相应的制度规范、运行系统、运行机制的建设和信用活动的开展,使强制的法律规范转化为主体诚信守法内在信念的监管制度和方法。食品安全预警应急体系建设,突出风险治理,强化问题导向,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及时高效地防控或处置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和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通过落实食品安全政府责任、主体责任、社会组织责任和加强群众参与监督,建立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治理食品安全的互动机制,形成政府治理、企业自律、群防群治的社会共治良好格局。

3.风险监测评估体系

组建自治区包装饮用水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中心,建立覆盖自治区、市、县的包装饮用水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加强包装饮用水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监测点,形成覆盖包装饮用水安全各环节的风险监测网络。提高包装饮用水安全监测抽验频次。规范公布抽检结果,推进检验检测信息共享。建立监测、调查、监督抽检和科学研究数据库,加强对监测数据的评价分析。

4.安全追溯体系

运用“互联网+”思维,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手段,建设全区统一、全面、综合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形成包括区、市、县三级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立重要数据报送溯源全覆盖与现场查验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综合汇总收录和使用包装饮用水安全监测数据、评估数据、监督检查和抽检数据、检验检测数据,实现实时开展风险预警、风险交流、信息发布和信息共享等,并逐步实现包装饮用水安全信息平台与地方执法机构、消费终端的实时链接。建立重点企业安全要素直报网络,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信用分类识别管理以及不合格产品退市、召回、销毁、公布制度的可追溯。

七、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的环境下,在国内市场强劲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包装饮用水产业正处于发展于黄金机遇期,产业整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作为自然资源禀赋丰富、产业发展优势突出的后发展地区,广西资源和环境得天独厚,发展潜力大、后劲足,通过规范行业管理、加大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扶持、提升技术水平和加强合作、宣传等举措,将不断提升包装饮用水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把包装饮用水产业打造成为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 把广西打造成国家级包装饮用水产业聚集区、优质饮用水生产基地、我国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的新一极。

(一)加大政策扶持,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1.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科学发展

把广西的优质水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做优包装饮用水产业,需要在基于对全区包装饮用水发展现状一个全面、准确认识的基础上,编制和实施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产业发展规划。由于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涉及食品药品监管、发改、卫生计生、国土、水利、质量监督、工商等众多政府管理部门,建议从行业主管的角度出发,由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牵头,协调其他部门、行业、企业和专家等各方面力量,编制起草《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2015-2020年发展规划》和相关的配套政策文件,明确加快发展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战略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 实施机制和重大项目等内容,优化资源,明确方向,对产业发展形成战略引导。各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设区市,可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本地区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2.加强交通、通信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2.1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根据包装饮用水产能规划规模、区域分布和市场需求变化,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先行启动包装饮用水配套运力保障路网建设。根据目前普遍存在的包装饮用水企业自行出资建设运输道路的现状,鼓励和支持探索包括道路、能源、信息等方面的多元化投资经营模式,引入包装饮用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提升横县、武鸣、巴马、罗城等包装饮用水重点地区国道、省道、县道公路技术等级,努力打通省际、县际断头路。把乡村屯内道路硬化工程作为自治区实施“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的重要工程之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完善乡村道路网络体系,打通乡镇与村、村与水源地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提高道路网络连通性和通达性。在包装饮用水重点集聚区,合理布局住居、商业、娱乐、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 ,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园区和企业共建电子商务平台,面向集群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构建研发、制造、销售、物流一体化的集群产业体系。

2.2加快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信息通信基础网络提速升级工程,加快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升级改造,促进资源共享和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建设和综合利用水平,提升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通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重要抓手,以单个(如广西包装饮用水龙头企业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广西农垦十万大山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广西中源山泉有限公司等)或若干个企业联合牵头成立广西包装饮用水互联网信息共建共享平台,加强产业内部技术交流、信息共享、数据共用。

2.3强化物流对产业的支撑

积极引导包装饮用水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重点支持一批物流服务企业加强与包装饮用水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产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在南宁、河池、桂林等市和横县、巴马、武鸣等县建设大型仓储物流中心,作为连接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与三大外运通道的物流枢纽。采用现代高效物流转运方式,加强集装箱吊装配套设施建设,建设铁路与汽运对装对缷平台,使仓储物流中心直接与铁路货场连接,提升转运效率并减少产品的装卸损耗。

3.加大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

3.1加大土地政策扶持

由于受到用地指标的制约,一些具备较强综合竞争力的企业,在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想要提高产能,扩大生产规模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因此,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政府,在统筹本地区用地计划时,应有考虑包装饮用水产业生产的专门需求,给出具体的专项用地指标,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加大投资,扩大规模,做大品牌。同时,由于解决了用地指标问题,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包装饮用水企业进驻,加快形成产业规模和集群。

3.2 加大财政政策扶持

自治区在创业引导资金中设立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资金,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扶持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鼓励包装饮用水主要集聚区所在的市、县在财力许可的前提下,也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引导企业、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等多元化投入包装饮用水产业。出台政府采购政策,机关 、学校和国有企业要优先采购本土包装饮用水。把包装饮用水产业作为食品产业的重要内容,在重大项目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术改造、重大设备购买等方面,适当给予经费支持,加快产业升级。

3.3加大金融政策扶持

成立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开发投资公司,引导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等多元化投入包装饮用水产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饮用水企业技术改造和生产经营流动资金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吸收民间资本和其他行业资金投向饮用水产业,促进饮用水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鼓励金融部门对信用较好、实力较强的企业解决租赁开发土地不能申请抵押贷款的问题,采取灵活措施和方式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扶持。

3.4加大税收政策扶持

由于包装饮用水不属于自来水范围,无法享受6%的增值税税率。目前税务部门对包装饮用水企业征收17%的增值税。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明确矿泉水天然泉水和地下水资源税征税范围和税额标准的通知》(桂政发〔201347)规定,矿泉水、天然泉水和地下水矿产资源,按4/吨税额标准征收资源税。饮用水企业普遍反映税费负担过重。建议税务部门开展降低包装饮用水产业降低增值税税率相关研究,根据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减轻企业负担。

(二)完善企业创新机制,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1.完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机制

政府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形成适应市场化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鼓励企业健全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支持企业提高研发和技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引导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和品牌建设,建立健全技术储备制度,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研究制定国家、自治区和各市包装饮用水技术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等,提高企业话语权。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包装饮用水企业自建或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设计中心、检测中心、数据中心等机构。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建立国家级、自治级研究机构,争取到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研发项目,从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资金给予11的配套资金补助。

2.落实鼓励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

进一步强化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加速折旧、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等政策落实,提高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回报,引导形成公平、普惠的技术创新政策环境。加大自治区科技奖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激励,优先奖励企业牵头或产学研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成果。

(三)纳入政府民生工程扶持产业发展

1.把包装饮用水作为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来抓

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增收的基础和关键,是贫困群众最迫切的期盼。包装饮用水的水源地往往位于荒无人烟的偏远地区,这些地方往往是“老、少、边、山、穷”地区,很多是国家或自治区贫困县所在地。中央和广西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和主要渠道,强调要按照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合理开发当地资源,逐步形成区域性的特色支柱产业。结合精准扶贫的要求和包装饮用水的产业特点,以饮用水资源丰富的国家级贫困县巴马县、罗城县为试点,把包装饮用水作为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来抓,自治区、河池市和巴马县、罗城县每年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里安排200万、100万、30万、30万,连续三年滚动支持,加大对包装饮用水产业的扶持,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将更多的资源流向包装饮用水产业,把贫困地区的丰富饮用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产业富民。通过试点示范,形成在全区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走出一条把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扶持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精准扶贫道路。

2.包装饮用水安全列为“菜篮子工程”

包装饮用水以便捷、安全地优势,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和应急状态时的必备消费品,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贵州等地已经将包装饮用水作为“菜篮子”产品纳入“菜篮子工程”,来保障食品安全及稳定供应。利益于此举措,近年贵州省包装饮用水产量实现50%以上的增幅。目前,广西还未将包装饮用水纳入“菜篮子工程”的范围内,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也未能享受政府出台的有关“菜篮子”工程的相关优惠和保护政策。建议将包装饮用水产品纳入政府“菜篮子工程”,在各级“菜篮子”工程建设专项资金中加大对包装饮用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市场体系建设、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支持,扩大品种补贴范围,提高提高补贴标准。视包装饮用水企业为“菜篮子”产品初加工和流通企业,简化增值税抵扣手续,取消不合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包装饮用水产品出口,按照“菜篮子”产品出口享受有关规定减免出入境检验费,继续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对包装饮用水产品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优先保障供应。

3.组织“行业十佳企业”和“放心饮用水店”评选活动

发挥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引导作用,以包装饮用水生产和销售企业为主体,包装饮用水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行业十佳企业”和“放心饮用水店”评选活动,对参加评选的企业和销售店在经营规模、经营设施、人员资质、商品质量、卫生环境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具体细化、量化,明确申报条件和程序。通过每年组织开展“行业十佳企业”和“放心饮用水店”评选活动,培育一批“放心饮用水店”企业和产品,推进包装饮用水销售网络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方向,进一步维护包装饮用水生产和流通秩序,规范包装饮用水购销市场,确保包装饮用水食品质量安全。

(四)规范行业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1.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1.1严格落实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责任

各级政府应把包装饮用水安全列为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切实履行对本地区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要求,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切实抓好本地区的食品监管体制改革,确保职能、机构、队伍、装备等到位,配套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各级与食品安全工作有关监管部门应按照无缝衔接的原则,合理划分监管边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完善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制,强化监管执法检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严密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

1.2 严格督促落实生产经营企业的主体责任

以最严格的监管依法落实包装饮用水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对包装饮用水质量从入市到交易、退市全程监管机制。推进食品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着力监督包装饮用水生产经营企业保证生产销售的产品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并对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充分发挥包装饮用水协会监督、协调和引导作用,切实使包装饮用水经营者真正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包装饮用水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生产经营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查询、来源可追溯、过程可控制、责任可追究,确保生产销售的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包装饮用水生产经营企业发现生产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有关规定要求,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召回管理办法》规定,严格制订并执行召回计划,提示消费者停止食用,对召回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安全产品立即就地销毁,并接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调查处理。

1.3推动落实社会共同参与的责任

加强包装饮用水安全信息发布和解疑释惑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支持媒体科学、准确、客观地进行相关报道,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落实新闻媒体公益宣传和舆论监督等方面的责任,包装饮用水安全宣传报道应当客观、真实、公正,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包装饮用水安全舆论氛围。落实包装饮用水协会等社会组协同治理责任,健全社会性的自律机制,提升整个行业自律和诚信品质。强化包装饮用水安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等技术机构的责任,为执法监管和消费指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探索建立包装饮用水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引入经济利益相关方形成监督倒逼机制。鼓励科技界、专家团队等参与包装饮用水安全科研和理论建设,不断丰富包装饮用水安全监管和行业发展理论支撑。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和批评、建议渠道,推行有奖举报制度,逐步建立统一的安全举报电话,健全安全投诉的快速受理、高效处置机制。

2.建立跨区域、跨部门食品安全协作联动工作机制

2.1进一步加强监管职责衔接

创新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建立食品安全自治区、市、县、乡镇(城区)四级监管网络,延伸监管触角到基层,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健全自治区、市、县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综合协调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综合协调机构的职能作用,重点解决分段监管中存在的监管空白、职责交叉等问题,完善协调监管机制和横向协查机制,实现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无缝衔接。

2.2加强信息资源共享

完善监管信息共享制度,建立健全食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统计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加快推进全区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实现各级监管数据在信息资源平台集中共享。建立风险监测和分析、研判结果共享制度,及时相互通报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发现的问题信息,加强质量安全风险交流合作。

2.3强化监管执法联动

强化自治区各部门、各市县之间的协调联动,构建统一监管、综合监管、协同监管的整治工作机制,在专项整治和执法监管过程中统筹协调、统一调度和统一行动。建立健全公安机关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办案协作机制,推动公安机关建立专门的食品安全案件侦办队伍。加强技术监督与行政监督结合,探索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日常监督与稽查、检验检测紧密结合、互相支撑的联动协同机制,提高行政监管效能。加强检打联动,对监督抽检不合格的产品,要立即启动执法程序,及时固定证据、追踪溯源,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失信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惩处,将其列入“黑名单”,依法向社会公开曝光,公示失信违法主体,使其丧失信誉,增强执法威慑作用。

3.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检查员等相关制度

3.1建立包装饮用水食品安全检查员制度

结合包装饮用水的行业特点和社会影响等多重素,参考国内外有关做法,探索在包装饮用水产业率先实行食品安全检查员制度,各级财政设立食品安全检查员制度专项资金,自治区、设区市、县(市、区)三级财政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不低于50万、30万、20万。制定出台《食品生产监督检查员管理办法》,对食品安全检查员的资格、申请条件、履行的职责、行为准则及开展现场检查工作做出详细规定。通过建立专职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对包装饮用水生产经营企业的生产条件、生产过程控制和食品质量安全等进行检查督促,加强我区包装饮用水生产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质量安全。

3.2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制度

以新《食品安全法》实施贯彻为契机,加强对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宣传培训,督促企业落实法律责任,建立“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问题可查、风险可控”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并严格按要求进行使用,确保数据准确性。充分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建立行业自律、社会共治等机制,力争在全面完成全区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电子追溯系统建设。

3.3建立包装饮用水企业信用动态管理制度

按照信用建设与监督管理相结合、褒奖守信与惩戒失信相结合、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相结合的原则,在包装饮用水行业全面建立和推行企业信用动态管理制度,通过日常检查、监督抽检、投诉举报、稽查执法等方式,对企业食品生产许可、变更、换证、违法查处、企业主体责任自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历史信用等级评价等信息记入食品生产企业信用档案,对包装饮用水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安全信用动态管理。

3.4加快修定广西天然泉水地方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出台后,按照自治区卫计委的解释,其已覆盖了天然泉水的内容,我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饮用天然泉水》(DBS 45/001-2013)作废,这显然与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的《饮料通则》(GB/T10789-2015)内容不相符合;如果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生产天然泉水,对水源地建设没有要求,泉水的水化学组分的动态可以不计,这样生产出来的天然泉水水质就会出现巨大的不确定性,毕竟我们的检测指标和检测时段有限,这就可能会导致出现重大的饮水安全事故。建议按照《饮料通则》(GB/T10789-2015)规定,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指标修编广西《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饮用天然泉水》(DBS 45/001-2013),让天然泉水的开发利用规范、合理、有序,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五)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制度

1. 制定水源地保护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保护和管理本辖区内的饮用水水源,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的污染防治、安全保障、事故应急、监测监控、年度评估和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实施生态补偿、以奖代补、最严水资源保护等政策制度,针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制订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为饮用水水源保护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2.划定水资源开发“红线”和“黄线”

严格实施取水许可,未通过水资源论证审查和未取得取水许可批准文件的取水建设项目,项目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各级政府应综合考虑资源准许开采量、开发取水控制指标、生态环境承载力、土地供给量、运力支撑和产业发展需要等各方条件,设置水资源开发问题控制“红线”和“黄线”。“红线”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审批给各包装饮用水企业的开采产能,企业不能突破这一底线。“黄线”是接近政府部门核定开采总体产能90%,到这一阶段时应引起企业和主管部门的关注,以防超过“红线”。严格地下水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机构,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布局,建设自治区地下水监测工程,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和评价,建设地下水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

3.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

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各级政府要严格控制各级工业园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涉重金属企业、高耗水、高排放企业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审批。对采矿(选矿、矿加工)企业的尾矿库(坝)和工业企业污水氧化塘等,涉及向江河、水库排污的,需进行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并依法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入河排污口设置批准文件。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尽快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依法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大排查,对威胁和影响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涉重金属企业、尾矿坝、危化品、入河排污口、水面及岸边养殖、垃圾堆放等污染源,开展全面的清理整治。开展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制定供水应急预案,加快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动态监测,提高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安全预警能力。编制全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加强重点流域和地区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维护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加强江河、水库和源头水保护区水源林建设,加强对水源林砍伐、改种、林种调整的管理,提高江河源头及水库水源涵养、自净能力。建立完善水生态补偿机制。

(六)加强开放合作,促进企业“走出去”

1.加强与包装饮用水强省的合作

广西在国内包装饮用水市场所占的份额和影响与自身拥有的优质资源并不相配,为了发展壮大包装饮用水产业,除了需要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等的扶持外,还应积极“走出去”,与广东、浙江、吉林等包装饮用水强省加强交流合作。

加强与广东合作,建立跨省饮用水产业发展合作机制,签订包装饮用水产业合作备忘录,明确双方在资源开发、技术研发、装备引进、人才交流、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全面的合作,推动广西与各方资源、技术、装备、人才等方面的互补共赢。把包装饮用水产业作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深化产业合作的重要内容,吸引两广包装饮用水产业集聚,打造全国包装饮用水产业新高地、新一极。

2.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

着眼于广西优质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创新产业对接方式,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集群式招商,全方位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平台等产业要素。鼓励区外投资者通过参股、并购等形式,参与包装饮用水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支持区内资企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瓶装饮用水行业协会会员大会等重大交流平台,积极国内外包装饮用水企业来广西投资。建立一事一策制度,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在广西建立高端饮用水生产线,推动广西高端饮用水发展。建立产业招商引资网络信息平台,整合招商信息,组织区内饮用水生产和销售企业参加国内饮用水高峰论坛、外省饮用水行业协会大会等重大活动,集中统一包装和对外发布,扩大信息传播面。

3.推动企业进入东盟市场

充分利用广西作为中国连接东盟的桥头堡区位优势,紧紧抓住国家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宝贵机遇,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平台,扩大对东盟的出口,全面深化广西与东盟的合作,让更多的本土包装饮用水企业走出国门,抢占东盟市场。以国内强大的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加快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引导企业拓展东盟市场。

(七)充分发挥饮用水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1. 积极拓展行业协会的职能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把适宜于行业协会行使的职能委托或转移给行业协会。在出台涉及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前,应主动听取和征求饮用水行业协会的意见和建议。各级饮用水行业协会要努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改进工作方式,深入开展行业调查研究,积极向政府及其部门反映行业、会员诉求,提出行业发展和立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相关法律法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参与制订修订行业标准和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准入条件,完善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发展。

2. 切实履行好服务企业的宗旨

饮用水行业协会代表全区包装饮用水行业企业的利益,要把切实为企业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行业协会要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国内外产业发展调研,进行产业有关数据统计,掌握国内外、区内外行业发展动态,收集、发布行业信息。依照有关规定创办报刊和网站,开展法律、政策、技术、管理、市场等咨询服务。组织人才、技术、管理、法规等培训,帮助会员企业提高素质、增强创新能力、改善经营管理;参与行业新技术和新产品鉴定及推广、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等。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举办交易会、展览会等,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条件。

3. 加强行业自律

行业协会担负着实施行业自律的重要职责,各级饮用水行业协会要围绕规范市场秩序,健全各项自律性管理制度,制订并组织实施行业职业道德准则,大力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性管理约束机制,规范会员行为,协调会员关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行业协会要借鉴国内外有关先进做法,在维护本地区产业利益和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要积极组织本地区企业联合行动,开拓区外国外市场;建设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联系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外相关企业,指导、规范和监督会员企业的对外交往活动。

(八)强化整体宣传,提升产品认知度和知名度

1.强化对产业的整体包装和宣传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切,人们对食品安全卫生更加注重,对优质水源的需求更大。优质水源地已成为天然饮用水一个很好的卖点。如天然饮用水行业领军的昆仑山雪山矿泉水、恒大冰泉长白山天然矿泉水都在大力宣传其独特的“黄金水源带”优势, 农夫山泉一则宣传广告语“我们不生产水, 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更是深入人心 。广西在水资源方面具有安全、天然、纯净、健康、养生的优势的独特功能,但知名度和美誉度和广东、吉林、西藏等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建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瓶装饮用水行业协会、包装饮用水企业加大广告宣传投放力度,以“广西好水你我共享”为主题,借助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网络、户外等新闻媒介,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显著位置持续刊播,对广西饮用水资源的生态和地质形成过程以及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等加大宣传,树立广西饮用水天然、绿色、健康、优质的正面形象,形成规模,形成声势,形成广泛社会影响。积极组织包装饮用水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成都春季全国糖酒会等各类展会,举办广西健康饮用水产业博览会、中国(广西)饮用水产业发展峰会、广西瓶装饮用水行业协会会员大会等专题活动,提升公众对广西包装饮用水企业和产品的认知度、知名度和信誉度,推动更多的广西包装饮用水企业和产品“走出去”。

2.加强产业培训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已经全面实施。新国际对包装饮用水的名称、标准适用范围、原料要求、标识规定、微生物指标、标签标识的实施和桶装水的周转桶的标签等方面的内容作了全面的规范规定。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区在新国标的宣传和培训做得还不到位,一些企业对新国标的有关要求还是不太清楚,还没充分认识新国际调整对企业和产业的影响,更没有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建议结合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些培训活动,重点就新国际对产业的影响和企业应对措施等有关内容进行培训,让企业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新国际的要求,集众人之智慧,提出切合广西实际又符合新国际要求的破解和应付之举,推动广西包装饮用水产业加快发展。

3.加强诚信教育和文化建设

开展“信用示范企业”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包装饮用水生产经营企业中倡导开展“信用示范”创建和教育宣传活动,树立企业守信典范,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开展守法经营宣传教育,培育诚信文化,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引导和鼓励包装饮用水生产经营企业讲诚信讲道德,自觉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把诚信文化融入到员工培训等企业文化中,树立企业诚信理念,将诚信文化建设贯穿于生产和销售全过程。

 
版权所有 (C)2009 广西瓶装饮用水行业协会
地址:南宁市科园大道31号财智时代A1918 电话:3210896
备案号:桂ICP备09006302号 设计制作:超博科技